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一月, 2005的博文

听觉的不对称现象

图片
作听觉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一个现象,比较有趣,不过不能再继续做下去.根据心理物理学研究的一般结论,前后呈现两个刺激,两个刺激越接近,被试判断相同的概率越高.这种效应应该是左右对称的,并成正态分布.但是在我做的听觉频率知觉的研究中,被试却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对称性。至少在2523Hz附近是如此,其他频率范围我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 主观报告和实验数据说明,被试更容易判断第二个音频率稍高一点的情况,而不容易判断第二个音频率稍低的情况,即使一般认为,对低频声音的敏感度要高于对高频声音的敏感度(差别阚限)。我认为,这与这两个音先后连续呈现有关。个人感觉,稍有下降的两个音调与汉语中四声的语调很接近,不知道这是不是由于汉语语音的这个特点而产生的。

12平均律vs.自然律 频率vs.音高

图片
字母表示 7 种琴键音。从 A 到下一个 A 占用 8 个白键,俗称“八度音” octave 。国际标准 A 音为 440 Hz。钢琴上有许多 A 音,它们是:27.5,55,110,220,440,880…… Hz。请注意,每增加一个八度,用 Hz 为单位的频率增加为 2 倍。物理学中把 octave 说成是“倍频程”。钢琴调音师会把那种倍数关系拉开一些。1000 Hz 以上会拉得很开。在 500 Hz 以下,调音师人工调音中,倍数关系还是比较好的,非常接近 2 倍。 钢琴键盘上相邻的 7 个白键和 5 个黑键组成“十二半音”。相邻的白键和黑键之间,音高关系是半音。两个白键相邻,中间没有黑键的,也是半音的关系。两个白键相邻,中间有黑键的,白键之间是全音的关系。两个半音是一个全音。半音是全音的一半。 请注意,从 Hz 数值看,半音之间是 2 开 12 次方根的关系,也就是 1.059463 倍的关系。把它自乘 12 次,应该等于 2 。 在音乐家的听觉中,平均律并不好。他们更喜欢自然律: C  D  E  F  G  A  B  C 264 297 330 352 396 440 495 528 它们之间有一种和谐悦耳的关系,也就是简单的比例关系,例如 C 与 G —— 2 : 3 、 E 与 A —— 3 : 4 、 G 与 B —— 4 : 5 、 ...

音级

乐音体系中的每一个音叫做音级。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两种。在乐音体系中,具有独立名称的7个音级叫做基本音级。这7个音级表现在钢琴上就是白色琴键所发出的声音。 基本音级的名称有音名和唱明两种标记方法,每个音级的音名是用字母来标记的。唱名则利用读音来表示。(关于音名和唱名的关系,我们将在后面的调式与调性的部分具体讲解。)以C大调为例:C大调基本音级的音名从低到高分别标记为:C、D、E、F、G、A、B与其对应的唱名则是do、re、mi、fa、sol、la、si 七个读音。在乐音体系中7个基本音级的标记(音名和唱名)是循环使用的。即C、D、E、F、G、A、B之后又回到c、d、e、f、g、a、b或do、re、mi、fa、sol、la、si之后还是do、re、mi、fa、sol、la、si……如此循环往复。但是,每一个循环中的音级是音高不同的,也就是说,虽然音名(或唱名)相同但音高是不一样的。在标记音名时时采用大写、小写,或者是在大写字母后加入下标、小写字母后加入上标的方法加以区别。如:C、a、a1(后面的数字“1”应为上标形式)、B3(数字“3”应为下标形式)。其中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的关系叫做“八度”。 

地球如此渺小

图片

状态

Application:2 Tel interview:1 Offer:0 Admission:0 Rejection:1

一则笑话

这好像是在说心理学?! 一位公民打电话到基辅电台问主持人:“共产主义到底是艺术还是科学?” 主持人说:“我也不清楚,但我肯定不是科学” “为什么?” “如果是科学的话,他们应该拿狗做试验。”

telephone interview

图片
第一次被telephone interview,感觉还是满紧张的,虽然被鄙视了,还应该写出来纪念一下。 我申请的是一个荷兰的研究所,方向是社会脑(social brain)。看到了广告我就准备了cv,并写了一封信寄给教授。没想到教授回复很快,说对我很感兴趣,最好能电话交流。并让我赶紧写推荐信发过去。 今天早上发信跟他说了我比较方便的时间,然后他回复敲定,北京时间19:00-21:00。晚上6:30我就把准备的材料铺在沙发上,坐在电话前傻傻的等电话.但是电话一直没来,我就郁闷得到一边上网.到了8点多,我又跑到电话旁,复习准备的材料.大概8点半,电话响了,我运了口气接起电话.ft,对方似乎比我还紧张,磕磕巴巴的说他要找X D,我说我就是然后进入了面试。他自称是法国和德国人,比利时出生,好像还在意大利呆过几年,所以口音很不习惯,第一个问题就没听懂,想了一想大概他是问我为什么对他们研究所感兴趣。这个我是准备了的,就照着这个说了,但是没敢照着念得太顺,大概说了,他在一边yes,yes的附和。然后又让我介绍一下我现在做的实验,这个也是准备过的,我也照着说了,也没有说得很流利。不过他似乎对这个不太关心,只关心的实验的内容。 screen.width/2)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2;'> 然后就被鄙视了,他说,事实上我们这个位置在2006年1月结束,而我不能提前6个月拿到学位。ft,那他还问我那么多干什么?!怪不得他一直感觉很尴尬的口气! 我的第一次啊!...

工作vs.兴趣

曾经追寻的理想是从事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渐渐地意识到,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兴趣可以在业余时间开发(主要是受了刘仪伟对王晶采访的影响).昨天D老师说,兴趣和工作千万不要混在一起,否则兴趣就不存在了。这句话很有道理,看着他每天研究中医中药,好像很有心得的样子。而我呢?只能每天每夜不停的工作喽!sigh!

与“众”不同心理学

一本早就该看的好书,最近在分析数据和做实验的间隙f翻了一下,感觉确实不错。算是把这一年学到的一些东西按照作者的思路梳理了一下。我觉得这本书不仅限于心理学系的人读,它对锻炼人的批判性思维很有帮助,让人更理性的看待媒体、网络等方式铺天盖地而来的各种信息。 在这里引用作者在最后一章所描绘的心理学的轮廓,这有利于从全局上理解整个心理学科: 1、心理学的进展是通过研究可解决的实证问题来取得的。心理学是由许多不同的子领域构成,某些领域的问题要比其他领域更困难,因此心理学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2、心理学家提出可证伪的理论来解释他们的研究发现。 3、理论中的概念使用可操作的程序来定义的,这些定义将随着证据的积累而逐渐变化。 4、这些理论是通过系统实证的方法来检验的,用这种方法收集来的数据是公开的,也就是说,它允许其他科学家重复这些实验并提出批评。 5、心理学家的数据和理论,只有在那些经过同行评审程序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之后,才算是进入科学领域。 6、实证主义之所以具有系统性,是因为它符合真正实验研究的两个特点——遵循控制和操纵的逻辑。 7、心理学家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来取得他们的结论,这些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各有不同。 8、在许多情况下,只有经过许多实验资料的缓慢积累才能得出结论。 9、 最终发现的行为规律可以说总是一种概率关系。

《圣人》

图片
一本好书,最初是梁冬主持的节目里听说的。早就想找来看,今天无意中在网上搜到了 《圣人》孔子:天真,执着,一生坚守梦想,一再失败,却至死不渝。 http://book.sina.com.cn/nzt/1093228087_shengren/index.shtml

继续实验

看着实验记录本上的日期,上一次做实验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前的事了。因为预实验结果不好,因为不好找被试,因为忙着分析数据,总之一直借口拖着。当导师发email说月底要回来的时候,忽然发现那应该是实验的deadline了。没办法,要赶着做了! 实验室的人做了一遍了,所以需要到外面找被试,这是第一次吧。上午第三节下课的时候去外面转了一圈,很多人下课,问了几个人却都被拒了,郁闷的回来了。下午比较幸运,一个大教室中只有一个人在上自习,上去搭话她很爽快地答应了。这也要看运气啊! 开了一个不错的头,实验要继续,一切都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