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认知能力的差异有多大?
微博上在讨论性别差异的问题,贴一篇去年给新知客写的稿子。这不是最终版本,但内容比较全。主要的观点是,男女之间认知能力虽然存在差异,但差异很小,而且特别容易受到偏见和刻板印象的影响。要缩小男女之间的差别,还是要以消除偏见为主。
################################################################
男孩和女孩在很多方面被认为存在差异,比如智力、情绪、性格和价值观等。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人们正在逐渐重视性别的差异。一个间接的体现就是市面上性别教育的畅销书层出不穷,比如《拯救男孩》、《男孩的脑子想什么》和《男孩随爸,女孩随妈》等等。男孩和女孩之间的差异存在于方方面面,本文只从认知能力的角度来探讨性别差异的问题。
【男女有别,但差异不大】
在认知能力的性别差异上,大量研究都已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结果。平均来讲,女性在语言理解及语言产生、精细运动技能以及知觉速度上优于男性;而男性在视觉空间任务、有目标的运动技能(比如掷非标的准确性)、以及数学和科学推理上强于女性。但要注意的是,虽然存在差别,但差异的大小需要仔细考量。
在2005年,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心理学家Hyde对已有文献中的性别差异的效应大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虽然大部分文献都会报告男性女性在某一认知任务上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但实际的差别却很小。如果把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任务成绩的分布图画在一起,就会发现分布图大部分是重合在一起的。统计的“显著”并不等于实际意义上的“显著”。性别差异只是群体水平的平均结果,不能在个体水平上做推论。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数学成绩的差异,很有可能小于两个男生的差异。Hyde据此提出了性别相似性理论,认为男性和女性在各个方面相似性大于差异性。如果过分强调差异,对儿童教育、异性关系的发展以及成年后的职业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大脑发育速度不同,教育应区别对待】
男性大脑的总体积比女性约大9%。男性皮层的灰质密度在很多地方大于女性,表明半球内的局部联系更紧密。而女性在白质的比率上大于男性,表明两半球间的远距联系更强。大脑灰质由神经元组成,是神经加工的中枢;而白质则是连接不同灰质区域的通道。有研究发现,男性的智力更多与灰质相关,女性的智力则更多与白质相关。这提示了虽然男性和女性在整体智力水平上没有差异,但大脑采用了不同的加工策略。男性更依赖于局部信息的加工,而女性更依赖于整体的联系性。
整个大脑体积的发育,女孩在10.5岁达到顶峰,而男孩要到14.5岁才能达到峰值。皮层灰质各个区域的发育也都呈倒U型曲线,女孩的峰值都要早男孩1到2年。男女大脑灰质发育的不同速度与青男女春期年龄的差异吻合,灰质发育由增加到减少的变化也许与青春期成熟有关。由于男孩大脑发育比女孩晚,在早期很多认知能力可能会落后于女孩,因此在早期可能需要更关注男孩的发展。
男孩和女孩在认知能力的差异会随着年龄而变化。比如,女孩的计算能力在小学和初中要高于男孩;但到了高中阶段,性别差异消失。而对于复杂的问题解决,小学和初中没有显示出性别差异,但到了高中男孩会稍好于女孩。这可能与不同阶段受到的社会影响以及自身自尊水平的变化有关。
【男孩女孩不同的语言加工策略】
不仅结构,大脑的功能组织也存在性别差异。心理学家早就猜测语言加工的性别差异是源于大脑功能组织的差异。1995年,耶鲁大学医学院的Shaywitz及同事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语言偏侧化的性别差异的论文。研究发现,在执行语音任务时,在主要负责语音加工的额叶下回,男性被试只激活了左侧区域 (即布洛卡区),而女性则是双侧激活。与之相对的是负责字形加工的外纹状皮层,男性女性被试都显示了双侧的激活模式。
但这个流传甚广的结果似乎与选择了过于严格的统计标准有关。Burman及同事对9到15岁的儿童进行了相似的研究,结果发现如果选用较宽松的统计标准,则男孩右侧额叶下回也会激活。这说明女孩并没有使用更多的区域完成语言任务,只是在语言加工时神经活动更强而已。
该研究进一步的发现,女孩对视觉和听觉形式的语言加工的行为表现都与左侧额叶下回的活动水平相关;但与男孩语言任务相关的区域则会受语言形式的影响,分别与视觉和听觉加工的区域相关。这提示了男孩女孩在语言加工时采用不了同的策略:男孩更依赖于感觉加工,而女孩则依赖于更抽象的加工。作者认为,男孩在将视觉和听觉的信息传送到语言加工区的过程中似乎存在瓶颈,这可能与男孩大脑发育滞后有关。当成年后,语言加工的策略性差异可能会慢慢消失。
【性激素也会影响思维】
通常认为,出生前或新生儿阶段的性激素水平会影响大脑的发育。雄性激素可以穿过血脑屏障以及细胞膜,与细胞质中的雄性激素受体结合,结合后的受体会进入细胞核与DNA结合并影响基因的转录,从而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改变动物出生前性激素水平,就可以消除或增加性别差异。比如,雄性老鼠在迷宫任务中会显著好于雌性老鼠,但阉割雄鼠或者对新生雌鼠注射睾丸激素都会让性别差异消失。
人类由于疾病造成的性激素分泌不足或过量,也会改变认知模式的发育方向。比如,患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女孩在出生前接受了大量雄性激素,小孩虽然在出生后雌性激素的水平正常,但她们的认知模式会偏向于男孩。目前也有证据表明,甚至在整个一生中,性激素都会影响人的认知和脑结构。比如,女性的认知能力和大脑结构都会随着生理周期而波动。老年男性摄入睾丸激素后,在视觉空间任务中的表现也会提高。
【社会习惯和暗示对男女认知差异影响巨大】
男女认知能力和脑功能上的差异,除了受性激素等先天因素影响外,也会受到训练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几乎所有的认知能力都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比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Subrahmanyam和Greenfield训练男孩和女孩玩动作类电子游戏。虽然男孩的成绩一直高于女孩,但两组人受训后成绩增长的幅度是一样的。要预测认知能力的表现,教育是比性别差异更好的预测指标。
对男女社会角色的预期也是形成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比如,人们的刻板印象通常认为女生的理科成绩比男生差。这一方面也许来自男女本身大脑结构的,但更可能是社会性别偏见造成的结果。2009年,在一个包含34个国家的大型在线内隐态度测试中,研究人员发现,对理科成绩性别偏见越低的国家,男女理科成绩的差别也越小。在一些性别偏见最低的国家,甚至不存在男女差别。
所谓性别偏见,并不一定是强烈的歧视。也许只是一个心理暗示,就会影响成绩表现。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Spencer及合作者在1999年报告了一个有趣的研究。在数学测验前,一半大学生受试者被告知这个测验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另一半则被告知该数学测验不存在性别差异。结果发现,当受试者认为测验是男女平等时,男性和女性被试测验成绩没有差别;而如果被试预期测验存在性别差异,女性被试的测验成绩就会低于男性。
【生理与社会影响的循环作用】
男女之间认知能力以及脑结构的差异是由生理因素 (性激素)以及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两个因素通常是互相促进,使得性别差异被逐渐放大。比如,研究发现男孩和女孩空间认知能力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女孩比男孩更少参与空间活动。但两者的因果关系比较难确定。也许社会规范需要她们去做其他类型的活动,导致她们的空间能力得不到发展。也可能是因为她们的空间能力本来较差,所以对空间活动缺乏兴趣。最初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也许很小,但随后不同的活动倾向导致差距逐渐拉大。
同样,对于性别偏见与理科成绩差异之间的关联,也很难确定其因果关系。如果抱有男性擅长理科的刻板印象,女性对理科课程的兴趣就会减小,并会避免选择理科专业。由社会认同恐惧产生认知负荷,使得女生的行为会慢慢符合刻板印象中的群体。相反,人们对周围的事例也很敏感,当看到班级中男生的理科成绩更好,或者成功的男性科学家更多时,也会进一步强化刻板印象。这样双向的影响可能会造成恶性循环,导致成绩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要想减小理科成绩的性别差异,教育者要注意防止学生产生性别刻板印象。这样会有助于女生理科成绩的提高。
################################################################
男孩和女孩在很多方面被认为存在差异,比如智力、情绪、性格和价值观等。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人们正在逐渐重视性别的差异。一个间接的体现就是市面上性别教育的畅销书层出不穷,比如《拯救男孩》、《男孩的脑子想什么》和《男孩随爸,女孩随妈》等等。男孩和女孩之间的差异存在于方方面面,本文只从认知能力的角度来探讨性别差异的问题。
【男女有别,但差异不大】
在认知能力的性别差异上,大量研究都已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结果。平均来讲,女性在语言理解及语言产生、精细运动技能以及知觉速度上优于男性;而男性在视觉空间任务、有目标的运动技能(比如掷非标的准确性)、以及数学和科学推理上强于女性。但要注意的是,虽然存在差别,但差异的大小需要仔细考量。
在2005年,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心理学家Hyde对已有文献中的性别差异的效应大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虽然大部分文献都会报告男性女性在某一认知任务上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但实际的差别却很小。如果把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任务成绩的分布图画在一起,就会发现分布图大部分是重合在一起的。统计的“显著”并不等于实际意义上的“显著”。性别差异只是群体水平的平均结果,不能在个体水平上做推论。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数学成绩的差异,很有可能小于两个男生的差异。Hyde据此提出了性别相似性理论,认为男性和女性在各个方面相似性大于差异性。如果过分强调差异,对儿童教育、异性关系的发展以及成年后的职业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大脑发育速度不同,教育应区别对待】
男性大脑的总体积比女性约大9%。男性皮层的灰质密度在很多地方大于女性,表明半球内的局部联系更紧密。而女性在白质的比率上大于男性,表明两半球间的远距联系更强。大脑灰质由神经元组成,是神经加工的中枢;而白质则是连接不同灰质区域的通道。有研究发现,男性的智力更多与灰质相关,女性的智力则更多与白质相关。这提示了虽然男性和女性在整体智力水平上没有差异,但大脑采用了不同的加工策略。男性更依赖于局部信息的加工,而女性更依赖于整体的联系性。
整个大脑体积的发育,女孩在10.5岁达到顶峰,而男孩要到14.5岁才能达到峰值。皮层灰质各个区域的发育也都呈倒U型曲线,女孩的峰值都要早男孩1到2年。男女大脑灰质发育的不同速度与青男女春期年龄的差异吻合,灰质发育由增加到减少的变化也许与青春期成熟有关。由于男孩大脑发育比女孩晚,在早期很多认知能力可能会落后于女孩,因此在早期可能需要更关注男孩的发展。
男孩和女孩在认知能力的差异会随着年龄而变化。比如,女孩的计算能力在小学和初中要高于男孩;但到了高中阶段,性别差异消失。而对于复杂的问题解决,小学和初中没有显示出性别差异,但到了高中男孩会稍好于女孩。这可能与不同阶段受到的社会影响以及自身自尊水平的变化有关。
【男孩女孩不同的语言加工策略】
不仅结构,大脑的功能组织也存在性别差异。心理学家早就猜测语言加工的性别差异是源于大脑功能组织的差异。1995年,耶鲁大学医学院的Shaywitz及同事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语言偏侧化的性别差异的论文。研究发现,在执行语音任务时,在主要负责语音加工的额叶下回,男性被试只激活了左侧区域 (即布洛卡区),而女性则是双侧激活。与之相对的是负责字形加工的外纹状皮层,男性女性被试都显示了双侧的激活模式。
但这个流传甚广的结果似乎与选择了过于严格的统计标准有关。Burman及同事对9到15岁的儿童进行了相似的研究,结果发现如果选用较宽松的统计标准,则男孩右侧额叶下回也会激活。这说明女孩并没有使用更多的区域完成语言任务,只是在语言加工时神经活动更强而已。
该研究进一步的发现,女孩对视觉和听觉形式的语言加工的行为表现都与左侧额叶下回的活动水平相关;但与男孩语言任务相关的区域则会受语言形式的影响,分别与视觉和听觉加工的区域相关。这提示了男孩女孩在语言加工时采用不了同的策略:男孩更依赖于感觉加工,而女孩则依赖于更抽象的加工。作者认为,男孩在将视觉和听觉的信息传送到语言加工区的过程中似乎存在瓶颈,这可能与男孩大脑发育滞后有关。当成年后,语言加工的策略性差异可能会慢慢消失。
【性激素也会影响思维】
通常认为,出生前或新生儿阶段的性激素水平会影响大脑的发育。雄性激素可以穿过血脑屏障以及细胞膜,与细胞质中的雄性激素受体结合,结合后的受体会进入细胞核与DNA结合并影响基因的转录,从而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改变动物出生前性激素水平,就可以消除或增加性别差异。比如,雄性老鼠在迷宫任务中会显著好于雌性老鼠,但阉割雄鼠或者对新生雌鼠注射睾丸激素都会让性别差异消失。
人类由于疾病造成的性激素分泌不足或过量,也会改变认知模式的发育方向。比如,患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女孩在出生前接受了大量雄性激素,小孩虽然在出生后雌性激素的水平正常,但她们的认知模式会偏向于男孩。目前也有证据表明,甚至在整个一生中,性激素都会影响人的认知和脑结构。比如,女性的认知能力和大脑结构都会随着生理周期而波动。老年男性摄入睾丸激素后,在视觉空间任务中的表现也会提高。
【社会习惯和暗示对男女认知差异影响巨大】
男女认知能力和脑功能上的差异,除了受性激素等先天因素影响外,也会受到训练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几乎所有的认知能力都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比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Subrahmanyam和Greenfield训练男孩和女孩玩动作类电子游戏。虽然男孩的成绩一直高于女孩,但两组人受训后成绩增长的幅度是一样的。要预测认知能力的表现,教育是比性别差异更好的预测指标。
对男女社会角色的预期也是形成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比如,人们的刻板印象通常认为女生的理科成绩比男生差。这一方面也许来自男女本身大脑结构的,但更可能是社会性别偏见造成的结果。2009年,在一个包含34个国家的大型在线内隐态度测试中,研究人员发现,对理科成绩性别偏见越低的国家,男女理科成绩的差别也越小。在一些性别偏见最低的国家,甚至不存在男女差别。
所谓性别偏见,并不一定是强烈的歧视。也许只是一个心理暗示,就会影响成绩表现。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Spencer及合作者在1999年报告了一个有趣的研究。在数学测验前,一半大学生受试者被告知这个测验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另一半则被告知该数学测验不存在性别差异。结果发现,当受试者认为测验是男女平等时,男性和女性被试测验成绩没有差别;而如果被试预期测验存在性别差异,女性被试的测验成绩就会低于男性。
【生理与社会影响的循环作用】
男女之间认知能力以及脑结构的差异是由生理因素 (性激素)以及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两个因素通常是互相促进,使得性别差异被逐渐放大。比如,研究发现男孩和女孩空间认知能力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女孩比男孩更少参与空间活动。但两者的因果关系比较难确定。也许社会规范需要她们去做其他类型的活动,导致她们的空间能力得不到发展。也可能是因为她们的空间能力本来较差,所以对空间活动缺乏兴趣。最初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也许很小,但随后不同的活动倾向导致差距逐渐拉大。
同样,对于性别偏见与理科成绩差异之间的关联,也很难确定其因果关系。如果抱有男性擅长理科的刻板印象,女性对理科课程的兴趣就会减小,并会避免选择理科专业。由社会认同恐惧产生认知负荷,使得女生的行为会慢慢符合刻板印象中的群体。相反,人们对周围的事例也很敏感,当看到班级中男生的理科成绩更好,或者成功的男性科学家更多时,也会进一步强化刻板印象。这样双向的影响可能会造成恶性循环,导致成绩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要想减小理科成绩的性别差异,教育者要注意防止学生产生性别刻板印象。这样会有助于女生理科成绩的提高。
总之,男孩女孩认知能力的差异是由大脑结构及性激素等生物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男孩和女孩在很多认知能力上存在差异,但差异只在群体水平,不能对单个个体进行判断。男孩大脑发育比女孩晚,在早期很多认知能力会落后于女孩,因此在早期应对男孩予以宽容。社会因素及教育对性别差异有重要的影响,要注意避免教育中的偏见与刻板印象。最后要注意的是,目前大部分研究和理论都是基于西方人群。东西方文化差异很大,社会因素对性别差异的影响可能有其独特性。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