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侧面, 《激荡一百年》


最近在做实验的间隙读了吴晓波的《跌荡一百年》,一本从中国工商业角度描述了百年近代史的书。一直觉得经济因素在历史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经济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可怜马克思早就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大陆历史教科书却只知道扣主义的帽子,而很少考虑历史中的经济运作、商业以及商人。这本《跌荡一百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角度来了解历史。

书中有几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首先是盛宣怀。这个《走向共和》中李鸿章的一个小跟班,其实在民族工业的发展中起这很大的作用。盛宣怀从洋务运动起帮助政府创立了无数的实业,涉及轮运、矿务、电报、铁路、钢铁和银行等众多基础性产业。他提倡官督商办的形式,同时也成为了清末最大的官商。他的强项就是用政治手腕经商,这一点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官场与商场之中。亦官亦商的暧昧体制不知道是否与某些中国传统文化有关。还有一点很有趣的是,盛宣怀坚持将铁路国有化,直接导致了保路运动,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无意间也推动了清政府的灭亡。

《走向共和》描述了国人立宪、共和的努力以及革命思潮的发展。但是从商人的理性角度看,革命的浪漫主义似乎是幼稚的。革命可以推翻,却不能建立。在领导辛亥革命之后,在经济来源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孙中山国民党政府竟然以敲诈民营企业家和贩卖鸦片来维持国民党和政府经济让人有些唏嘘。走向极端的自然是蒋介石。他用黑社会的手段和对民营资本的敲诈发展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以支持他的军阀混战以及围剿共产党的巨大的军费开支。在当时的背景下,也许只有蒋的极端做法才能实现国家形式上的统一。

最后还有一点有意思的,就是中国似乎一直以来都有抵制日货的传统。最早是甲午战争之后,后来很多历史事件都会伴随抵制日货浪潮。那时有真正的国仇家恨,抵制还是有道理的。而且据说日本因为受抵制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时还大于其在军事行动上的收益。同时,当时的民营企业的宣传也经常打国货牌,在竞争中也不惜嫁祸对手不是国货而从中受益。相比之下,现在的抵制日货、抵制法货似乎有些不可理喻。

据说这本书比起吴晓波的上一部《激荡三十年》有所退步,但我依然觉得很精彩。“激荡”和“跌荡”之后,期待“淫荡”系列 :) 。

评论

发表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如何画出漂亮的图

大脑的工作模式和休息模式

12平均律vs.自然律 频率vs.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