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2005的博文

烟雨蒙蒙

外面烟雨蒙蒙,挺美的,就是有点冷。

confounding!

图片
花了几天的时间构思了一个proposal,今天突然发现一个致命的confounding。接下来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是继续写下去,还是论证那种情况不存在,还是再设计一个实验来对照掉这个因素呢?看起来都比较困难! screen.width/2)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2;'>

proposal

写proposal是痛苦的事情,有时会思路如泉涌,可是真正要写的时候,却发现有些因素没有考虑到或者根本就不现实。这样的折磨过程本来早就经过,不过之前的一次课堂大作没有好好做,开题时有很多问题也没有真正的涉及到,因此现在才会如此的进展缓慢。anyway,要把proposal尽快写完,这样的一个过程会对自己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做实验

最开始听说一个师兄做他的博士论文,已经收集了2万多个人的数据,很是钦佩,不过人家做的是社会心理学的东西,可以批量的发问卷.然后讨论到现在实验室这些人,zyj据说已经作了70多个人,tw也作了50多个人,而我呢,翻了一下实验记录本,怎么算都不到40人.看来还是有差距的,实验做多了,同时再多思考,自然就会明白很多东西.而且尝试得多了,才可能有好的结果.因此,同志仍须努力!

阳光·炖菜

明天就是冬至了,办公室里阴冷冷的。不过如果有太阳,在外面还能感觉到很温暖。所以现在很喜欢站在走廊上晒太阳,阳光的巨大能量会立即温暖冰凉的四肢,在冬天里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岁月湖最近也推出了炖菜,当哆哆嗦嗦地走到食堂的时候,热腾腾的炖菜最能给自己温暖的慰藉了。现在明白为什么家里那边的炖菜那么有名了,这跟自然环境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炖菜味道可能不是很好,但是在寒冷的冬季,还是吃炖菜爽。

饮酒

图片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好读书,不求甚解

这一学期恐怕是我读书最多的一个学期了(除了教科书),恐怕是因为做实验,分析数据的时候总有一些空闲的时间需要打发.以前在天津,逛得最多的是图书大厦,每一层都有什么书我基本了如指掌,心理学,哲学那部分也被我翻遍了(当然只是翻翻,一般只看看目录的).而到了广州,非常不喜欢购书中心那乱糟糟的环境,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进了大堂,而书却处在极其次要的位置.另一个书店不仅环境阴森,还取了一个极其恶俗的名字"学而优".因此在广州也没了逛书店的习惯.来到珠海这个清静的地方,加之发现了几本好书,因此这几个月来还是蛮有收获的.今天又买了两本,<刘心武揭秘红楼梦II>和<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得抓紧时间看完,过年回家一本给老妈,一本给表弟. 读书和锻炼身体一样,不能找借口,一定要坚持.

阳光·紫荆花

图片
太阳终于出来了,气温也开始转暖,早上从所宿舍出来感觉暖融融的。在冷了好几天之后,有种苦尽甘来的感觉。努力工作啦! 在荔园超市旁又看到了紫荆花。很喜欢这边的紫荆花,没有网上看到的那样雍容,那样花团锦簇。这里的紫荆花感觉比较低调,总是零零散散的点缀在树枝上,但却是很美!

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

做主试的时候很无聊,把一本《行为经济学》翻了一遍.对Akerlof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产生了很深的印象。asymmetry看来是一个有很广泛应用的概念。根据Akerlof的分析,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局面,可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很多市场似乎就是这个样子。信息不对称似乎也可以解释诚信和欺诈行为的问题,目前国内的状况很难令人满意。

第一届全国脑与认知科学学术研讨会

好久没有写blog了,因为最近在参加“第一届全国脑与认知科学学术研讨会。第一次见了那么多院士,还见到了传说中的Poo,感觉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有时间再搜集一些相关的东西过来。

听觉的不对称现象

图片
作听觉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一个现象,比较有趣,不过不能再继续做下去.根据心理物理学研究的一般结论,前后呈现两个刺激,两个刺激越接近,被试判断相同的概率越高.这种效应应该是左右对称的,并成正态分布.但是在我做的听觉频率知觉的研究中,被试却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对称性。至少在2523Hz附近是如此,其他频率范围我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 主观报告和实验数据说明,被试更容易判断第二个音频率稍高一点的情况,而不容易判断第二个音频率稍低的情况,即使一般认为,对低频声音的敏感度要高于对高频声音的敏感度(差别阚限)。我认为,这与这两个音先后连续呈现有关。个人感觉,稍有下降的两个音调与汉语中四声的语调很接近,不知道这是不是由于汉语语音的这个特点而产生的。

12平均律vs.自然律 频率vs.音高

图片
字母表示 7 种琴键音。从 A 到下一个 A 占用 8 个白键,俗称“八度音” octave 。国际标准 A 音为 440 Hz。钢琴上有许多 A 音,它们是:27.5,55,110,220,440,880…… Hz。请注意,每增加一个八度,用 Hz 为单位的频率增加为 2 倍。物理学中把 octave 说成是“倍频程”。钢琴调音师会把那种倍数关系拉开一些。1000 Hz 以上会拉得很开。在 500 Hz 以下,调音师人工调音中,倍数关系还是比较好的,非常接近 2 倍。 钢琴键盘上相邻的 7 个白键和 5 个黑键组成“十二半音”。相邻的白键和黑键之间,音高关系是半音。两个白键相邻,中间没有黑键的,也是半音的关系。两个白键相邻,中间有黑键的,白键之间是全音的关系。两个半音是一个全音。半音是全音的一半。 请注意,从 Hz 数值看,半音之间是 2 开 12 次方根的关系,也就是 1.059463 倍的关系。把它自乘 12 次,应该等于 2 。 在音乐家的听觉中,平均律并不好。他们更喜欢自然律: C  D  E  F  G  A  B  C 264 297 330 352 396 440 495 528 它们之间有一种和谐悦耳的关系,也就是简单的比例关系,例如 C 与 G —— 2 : 3 、 E 与 A —— 3 : 4 、 G 与 B —— 4 : 5 、 ...

音级

乐音体系中的每一个音叫做音级。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两种。在乐音体系中,具有独立名称的7个音级叫做基本音级。这7个音级表现在钢琴上就是白色琴键所发出的声音。 基本音级的名称有音名和唱明两种标记方法,每个音级的音名是用字母来标记的。唱名则利用读音来表示。(关于音名和唱名的关系,我们将在后面的调式与调性的部分具体讲解。)以C大调为例:C大调基本音级的音名从低到高分别标记为:C、D、E、F、G、A、B与其对应的唱名则是do、re、mi、fa、sol、la、si 七个读音。在乐音体系中7个基本音级的标记(音名和唱名)是循环使用的。即C、D、E、F、G、A、B之后又回到c、d、e、f、g、a、b或do、re、mi、fa、sol、la、si之后还是do、re、mi、fa、sol、la、si……如此循环往复。但是,每一个循环中的音级是音高不同的,也就是说,虽然音名(或唱名)相同但音高是不一样的。在标记音名时时采用大写、小写,或者是在大写字母后加入下标、小写字母后加入上标的方法加以区别。如:C、a、a1(后面的数字“1”应为上标形式)、B3(数字“3”应为下标形式)。其中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的关系叫做“八度”。 

地球如此渺小

图片

状态

Application:2 Tel interview:1 Offer:0 Admission:0 Rejection:1

一则笑话

这好像是在说心理学?! 一位公民打电话到基辅电台问主持人:“共产主义到底是艺术还是科学?” 主持人说:“我也不清楚,但我肯定不是科学” “为什么?” “如果是科学的话,他们应该拿狗做试验。”

telephone interview

图片
第一次被telephone interview,感觉还是满紧张的,虽然被鄙视了,还应该写出来纪念一下。 我申请的是一个荷兰的研究所,方向是社会脑(social brain)。看到了广告我就准备了cv,并写了一封信寄给教授。没想到教授回复很快,说对我很感兴趣,最好能电话交流。并让我赶紧写推荐信发过去。 今天早上发信跟他说了我比较方便的时间,然后他回复敲定,北京时间19:00-21:00。晚上6:30我就把准备的材料铺在沙发上,坐在电话前傻傻的等电话.但是电话一直没来,我就郁闷得到一边上网.到了8点多,我又跑到电话旁,复习准备的材料.大概8点半,电话响了,我运了口气接起电话.ft,对方似乎比我还紧张,磕磕巴巴的说他要找X D,我说我就是然后进入了面试。他自称是法国和德国人,比利时出生,好像还在意大利呆过几年,所以口音很不习惯,第一个问题就没听懂,想了一想大概他是问我为什么对他们研究所感兴趣。这个我是准备了的,就照着这个说了,但是没敢照着念得太顺,大概说了,他在一边yes,yes的附和。然后又让我介绍一下我现在做的实验,这个也是准备过的,我也照着说了,也没有说得很流利。不过他似乎对这个不太关心,只关心的实验的内容。 screen.width/2)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2;'> 然后就被鄙视了,他说,事实上我们这个位置在2006年1月结束,而我不能提前6个月拿到学位。ft,那他还问我那么多干什么?!怪不得他一直感觉很尴尬的口气! 我的第一次啊!...

工作vs.兴趣

曾经追寻的理想是从事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渐渐地意识到,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兴趣可以在业余时间开发(主要是受了刘仪伟对王晶采访的影响).昨天D老师说,兴趣和工作千万不要混在一起,否则兴趣就不存在了。这句话很有道理,看着他每天研究中医中药,好像很有心得的样子。而我呢?只能每天每夜不停的工作喽!sigh!

与“众”不同心理学

一本早就该看的好书,最近在分析数据和做实验的间隙f翻了一下,感觉确实不错。算是把这一年学到的一些东西按照作者的思路梳理了一下。我觉得这本书不仅限于心理学系的人读,它对锻炼人的批判性思维很有帮助,让人更理性的看待媒体、网络等方式铺天盖地而来的各种信息。 在这里引用作者在最后一章所描绘的心理学的轮廓,这有利于从全局上理解整个心理学科: 1、心理学的进展是通过研究可解决的实证问题来取得的。心理学是由许多不同的子领域构成,某些领域的问题要比其他领域更困难,因此心理学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2、心理学家提出可证伪的理论来解释他们的研究发现。 3、理论中的概念使用可操作的程序来定义的,这些定义将随着证据的积累而逐渐变化。 4、这些理论是通过系统实证的方法来检验的,用这种方法收集来的数据是公开的,也就是说,它允许其他科学家重复这些实验并提出批评。 5、心理学家的数据和理论,只有在那些经过同行评审程序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之后,才算是进入科学领域。 6、实证主义之所以具有系统性,是因为它符合真正实验研究的两个特点——遵循控制和操纵的逻辑。 7、心理学家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来取得他们的结论,这些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各有不同。 8、在许多情况下,只有经过许多实验资料的缓慢积累才能得出结论。 9、 最终发现的行为规律可以说总是一种概率关系。

《圣人》

图片
一本好书,最初是梁冬主持的节目里听说的。早就想找来看,今天无意中在网上搜到了 《圣人》孔子:天真,执着,一生坚守梦想,一再失败,却至死不渝。 http://book.sina.com.cn/nzt/1093228087_shengren/index.shtml

继续实验

看着实验记录本上的日期,上一次做实验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前的事了。因为预实验结果不好,因为不好找被试,因为忙着分析数据,总之一直借口拖着。当导师发email说月底要回来的时候,忽然发现那应该是实验的deadline了。没办法,要赶着做了! 实验室的人做了一遍了,所以需要到外面找被试,这是第一次吧。上午第三节下课的时候去外面转了一圈,很多人下课,问了几个人却都被拒了,郁闷的回来了。下午比较幸运,一个大教室中只有一个人在上自习,上去搭话她很爽快地答应了。这也要看运气啊! 开了一个不错的头,实验要继续,一切都要继续!

国米

想起一个笑话:说当国际米兰夺得意甲联赛冠军,杯赛冠军,冠军杯冠军和丰田杯冠军之后,它的球迷会做什么?答案是,收拾好PS上床睡觉。 在中国国米的球迷真不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符号这个倒霉蛋,因为每次国米输球他都郁闷非常,可惜的是它会经常郁闷.有一天在体育新闻中又惊闻在国际足联的俱乐部排名中,国米高居第一.我不知道这是根据什么排出来的,战绩?球员水平?真的搞不懂. 不过我也是五十步笑百步了,想当年我不也是非常喜欢上海申花,勒沃库森?也许勒沃库森那一年三亚王海能给人一点悲壮的感觉,那其后一年的沉沦确实让我彻底的对这支球队失去了信心.在看它比赛的时候,感觉已经物是人非,再没有一点亲切的感觉了. 不过说起来,球迷就是需要执著,曾经很鄙视狗子.鲁能踢得好的时候满嘴涂抹的吹水,鲁能掉链子的时候他翻脸就骂.这样的态度确实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球迷.每年赛季结束,都会被那些降级球队的球迷感动,他们的泪水支持者他们心爱的球队从新来过,我更会为可怜而可爱的中国球迷所感动.人需要一点执著,喜欢一样东西,就坚持吧.不管世事变迁,我们心中的信念永恒!

北极熊的故事

锵锵三人行中听到的一个故事; 爱斯基摩人是这样捕杀北极熊的:把一把尖刀冻在冰块中,外面涂上血.北极熊会来舔带有血的冰块,冰块融化了会漏出尖刀,尖刀就把北极熊的舌头割破了.但由于冰块的作用,北极熊的舌头已经不是很敏感,感觉不到自己在出血.结果就是,血越流越多,北极熊也越吃越香,最后它实际上是在舔自己的血.最后北极熊会因为流血过多而丧失抵抗力,被爱斯基摩人捕杀. 故事很血腥,但是想一想,现在这样忙碌的社会,我们每个人不也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拼命的工作这么.也许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也在舔噬着我们自己的血液.在这里告诫所有我的朋友,在努力奋斗的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Hebbian learning

Hebbian learning就是以Hebb命名的一种学习,其实就是神经可塑性的一种体现,其核心思想就是“neurons that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 Hebbian learning In his book The Organization of Behaviour, Hebb postulated: ‘When an axon of cell A is near enough to excite cell B or repeatedly or consistently takes part in firing it, some growth or metabolic change takes place,  such that A’s efficiency, as one of the cells firing B, is increased’. Put in simpler words: ‘neurons that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 Modern neuroscience now strongly supports his intuition. Markram et al. recorded from two connected cortical pyra...

雷锋日记

突然雷锋的想起一句话,这句话从小到大记忆最深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奉献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先不讨论其思想意义,单从文笔上看,雷锋同志也很高啊!听说他只念过小学?我感觉怎么也够上文学硕士的水平了!

天凉了

前两天跟老妈和一个朋友聊天,都说到家里降温10度,特别的冷,我还笑着说我在这里还穿短袖和短裤呢。不过这两天早上起来都感觉到比较凉了。珠海这边昼夜温差比较大,早上屋里也比较冷,直接导致这两天睡了两天懒觉。秋天来了,南方和北方都一样... 传说中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还没看出来。

mirror neuron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里面很重要的神经系统,与理解别人的行为有关,类似于神经心理学中的Theory of mind。对社会心理学还不是很了解,但是好像mirror neuron是social brain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吧。正在研究中...

CV

开始联系学校&找工作了。做了一晚上的简历,却还看不出个模样来。英语水平好差阿!又开始了一段新的进程,写CV,联系学校,很多东西是需要努力的,加油吧!

因果推论,我的理解

因果推论可以说是哲学上的问题,关于它的认识涉及到研究的根本思路问题。记得最早看到这个问题是在王重鸣的《研究方法》书上,大概介绍了休谟和波普尔等的简单观点,已经不记得了。我想说一下我对神经成像数据分析因果推论的一点理解。其实,神经成像数据的分析只是相关的分析,statistical parameter mapping的parameter只不过是多元回归的回归系数,就是相关。因此Z老师以前说,科技再高级,研究也只是相关的,而不是实验。但是,通过实验设计给被试呈现不同的实验水平,这就使相关分析带有了实验的意义,也就可以进行因果推论了,这一点和结构方程的意思差不多。从严格意义上讲,根据归纳的逻辑其实不能做因果推断,但是在实证研究中通常依照temporal precedence或者perturbation来判断因果关系。如果两个事件AB总是同时发生,而A发生在B之前,则认为是A引起B。但是在神经成像数据分析的时候,神经元AB的先后顺序可能在BOLD水平被掩盖了,因此不能以此作为推断的依据。另一种就是要对系统进行perturbation,分析在不同水平上的差异,即使仅仅是相关上的差异,例如PPI。其实PPI为什么就使因果关系了我一直没有搞懂,可能的逻辑是,如果AB之间没有因果关系,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不会受到实验条件的影响,反之,如果受到了实验条件的影响就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大概是这样吧。

Experimental methods

图片
Experimental methods provide important means for weeding out bad theories 这是一个实验经济学研究网站上的一句话.实验方法以经被应用到了许多的领域.看来对以后的前景,也不要限制的过于局限. 其实一直只是知道自己不喜欢做什么,不是十分明确自己喜欢做什么。那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尽心去好好做喽!

The Whole Brain Atlas

英文版: http://www.med.harvard.edu/AANLIB/home.html 中文版: http://myweb.jsjzx.gzsums.edu.cn/st/whole_brain_atlas/home.html 我们高兴地宣布这一图库的光盘版全脑图库CD-ROM 1.0版正式发行。 We are pleased to announce that the Atlas is now available on CD-ROM, as the Whole Brain Atlas CD-ROM Version 1.0. 该图库是一个综合了临床多种影像数据的颅脑影像资料库。而以前只能在互联网上浏览。 The Atlas is an information resource for brain imaging which integrates clinical information with multimodality imaging data. Previously it has been accessible only via the World Wide Web. 该图库包含了三十种病例的一万三千幅脑部影像(病例比互联网上还多两种)。 光盘版上的影像数据与互联网网站上的一样,用超文本链接标示语言(HTML)将其编辑成树状结构,并且所有影像数据均以ISO9660格式编写在光盘上。这样,就可以象浏览网站一样用网络浏览器来浏览此光盘。 基于Windows95/NT, Windows 3.1, Macintosh, 或 UNIX等操作系统中的浏览器,如网景的Navigator,微软的IE以及其它一...

一个有创意的图片:)

图片
想把它作为logo

最近要做的事情

图片
最近有喜有忧,要做的事情也比较多。首先是要改综述,老板已经催了很久了 screen.width/2)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2;'>;然后要继续探索DCM的方法,争取早点拿出结果来;还有学习batch的方法,重新分析PPI的结果;最后还要做行为实验。很多事情摆在面前,还是要一样一样的做。累啊,还好有了一点正反馈。

智力的pass理论

图片
今天在图书馆翻看这本书,觉得很不错。我们用实验的方法做了很多基础的研究,那么这些方法也应该用来做为应用的测量工具。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与书的内容其实没多大相关。看这本书的初衷是想看如何评估认知过程——这种东西被称为智力 。突然发现自己对测验也比较感兴趣,当然是正常人的,而且是那些用来做研究的评估性测验。 PS; Das就是HJ经常说的英语不好的那个印度人 

一本书——经典与现代心理测量理论导论

图片
十一在书店看到了这本《经典与现代心理测量理论导论》,感觉不错,和研究方法那本书一样,是以统计作为全书的基础。随便翻了一下,感觉这一领域要求的统计真的比较高深,什么概化理论、项目反映理论等等,其实单从技术的层面上已经做得很好了。很多测验领域做不好恐怕还是因为缺乏坚实的理论支撑吧(比如治理测验领域)。同时我感到自己的心理学知识真的是太局限了,现在还没太仔细地思考未来,如果要考博的话,估计和考硕时感觉一样,都是跨专业了。

关于秦可卿

图片
很早就看过刘心武以前的关于秦可卿的文章,当时觉得很有趣,但是没有注意作者。最近在学校的ftp上看到央视百家讲坛的刘心武解读红楼梦,就下下来浏览了一下,十一放假逛书店又买了整个节目的文字版本仔细研究了一下。虽然不是很能接受这样一个令人惊诧的解释方法,但是还是很喜欢这样一个有趣的思路。整个分析就想看侦探小说一样,情节起伏扣人心弦。我真的感觉到了什么叫“扣人心弦”,当我看到刘先生推断元春就是告密秦可卿真实身份的人的时候,我的心头真的是一颤,接着是一种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莫名的恐惧。也许是这种恐惧的情绪是需要认知的吧,以前一个人在楼上到11点都没什么感觉,那一天不到10点半就跑到楼下去了。不管怎样,我还是很喜欢秦学的观点,我期待着有新的清史的证据发现来证明刘的观点。当然,证否他的观点也是一个很好的结局。

Brodmann area

图片
Brodmann area是用细胞染色的方法对皮层进行的解剖学分区。但是功能研究也表明,不同的区域之间的确也存在功能的隔离,这也表明了Brodmann分区的科学性与可用性。

汉网

http://www.haanen.com/     我们是汉族人,热爱汉民族,也热爱中华民族。我们把光荣和五十五个兄弟民族一同分享,更把耻辱和他们一起当作警铭不忘。历史的风烟已然消失,记住历史,及至找回失落的民族文化和精神,是为了汉民族弥坚弥强。       我们谨记:只有一个强大且自信的汉民族才有能力扶助和支持兄弟民族,才能真正的凝聚起中华民族,并且和兄弟民族共创中华文明的辉煌。我们欢迎每个来到汉网的兄弟姐妹。在这里,我们将一同感受汉族的历史和文化,凝聚起共同的民族意识,树立起有着汉唐魂魄的民族精神;我们也将一起铭记曾经的苦难和屈辱。因为,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幻想的苦难;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当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信念,才能承载华夏文明伟大复兴的使命。   ************************************************* 其实这个网站最吸引我的是汉族的服装,以前ytht的华夏衣冠版也是很多的。但是上了汉网的bbs,心里感觉很堵塞,里面充斥的狭隘的民族主义言语令人很不爽,自己竟然也被排除在汉族之外,sigh!感觉这种非常激进的极端的思想真的会很危险,所以还是少去为好。意志力弱者免进,呵呵...

明天是中秋

却是九一八,勿忘国耻,所以今天来提前庆祝一下。祝福送给像我一样同样在外面漂着的人。最近比较婉约,在下面翻到了这首词: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在珠海

到珠海以后一直很忙,忙着开题,忙着做实验,忙着算数据,偶尔的空闲时间都在打游戏,也懒得在这里留言了。 珠海的环境还是不错,办公室里经常只是我一个人,很享受这种清静。在这里没有杂事烦扰,总是想这怎样改进实验设计,怎样改进分析方法,我想这是做好研究的一个必要的条件吧。 虽然心情不错,但是真的没有什么成就感(就是行为主义的“正强化”吧)。数据处理试了很多种方法,都没有结果,实验设计改了又改就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虽然知道这些都急不得。但是申请学校、考博就是需要一些急功近利的结果出来撑门面的。希望早点有一些结果出来,呵呵。

行为实验

转一段话: 心理学的行为实验方法是研究者在主动控制条件下对事物的观察研究,实验的目的是试图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因果性的解释。对于任何一项心理学实验,它都包含3种变量: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和额外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心理学实验就是在保持额外变量恒定不变的条件下,改变自变量,观测因变量的变化结果。心理学实验有一个基本的虚无假设(null hypothesis):因变量的平均值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没有显著差别。如果实验的数据结果否定该假设,研究者就可以从中得出有意义的推测:因变量是显著受到自变量影响的(Simon, 1974)。在这种模式下,,心理学实验可以划分为两部分:一是实验设计,即如何选择自变量和因变量,并通过设计实验来操纵自变量来影响因变量;二是数据分析,也就是对虚无假设进行显著性检验。

做了一个实验

算是自己第一次做得完整的实验吧,觉得应该总结一下。 第一,发现自己找被试比较困难。主观上是因为性格原因,不太愿意求人,碰到比较直接的回绝也会觉得很尴尬,所以不太愿意开口;客观上是因为这个实验确实太长了,很少有人知道确实情况后会愿意主动做的。感觉上师兄还是比较愿意帮忙的,可能他们都经历过找被试的痛苦吧。对于自己来说第一次找被试不太有经验,以后会慢慢适应的。一些方法可以使找被试更有效率,比如要和被试约时间。 第二,做试验之前,对实验的结果非常有信心,觉得一定会做出想要的效应来,结果数据出来却事与愿违。记得Poo的一个演讲里说过,实验没有想要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一是实验的方法不对,没有做出想要的结果,那就要努力修正自己的实验;第二是方法都绝对正确了,还是根原有的理论不符,那就更不应该放弃,去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总之是要坚持做下去了,还好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找到了一些改进实验的点,让我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在这里谢谢参与我实验的6个被试,呵呵。 第三,第一次做实验,很多东西都不懂的,要问,要找人讨论。这次和师姐讨论了很多,学到了很多经验性的东西,那可是她做了那么多实验得到的精华阿,呵呵。觉得不管是实验前还是实验后,讨论都是必要的。一是因为自己水平不够,二是要从多角度看问题,三是人总有自己的盲点。所以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也自己创造机会去跟别人讨论实验。 第四,数据处理ing...

关于MATLAB的一些东西

MATLAB涉及的内容很多很多,但对于心里学的学生只要掌握需要的那一部分就够了。  http://www.dartmouth.edu/~antonia/matlab_for_psychologists.pdf  是目前我发现的一个比较好的专门针对心理学的MATLAB大纲。 MATLAB在心理学中的重要用途就是编制实验程序,目前用的比较多的工具包是 psychtoolbox  和 Cogent  。

Notes for fMRI RFT

A general point to note, especially for fMRI, is that because the betweensubject variance is larger than the within-subject variance your scanning time is best used to scan more subjects rather than to scan individual subjects for longer. In practice, this must be traded off against the time required to recruit and train subjects.

交互作用

以前理解的交互作用,只是统计结果上不平行的两条线而以。最近看的一些内容和讨论加深了我对交互作用的理解。 交互作用是心理学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种效应(否则试验心理学的书中也不必花那么大的笔墨介绍它)。在因素设计的试验中,如果没有交互作用,那么几个因素之间将会是简单的相加的关系它们之间互不影响。初看起来这样的结果很漂亮(可能平行是一种美吧),但是交互作用实际上带有更有意义的推论信息。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如果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应该是互相影响的(可能不是十分符合逻辑,但是practically都是这么做的)。比如PPI,在不同的两个实验条件下,两个区域之间的相关存在变化,那么可以推论这两个区域之间存在着影响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受到试验条件的调节。 对这种抽象概念的理解如果只靠书本的讲解和数据,是无法彻底的理解的。只有真正明白了他的心理学意义,才能感受到交互作用的意义。这也是讨论所带来的好处吧。

我收藏夹里的一些内容

SPM及相关工具包: SPM - 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fMRI数据分析的流行软件,基于MATLAB): http://www.fil.ion.ucl.ac.uk/spm/ SnPM(非参数统计): http://www.sph.umich.edu/ni-stat/SnPM/ MRIcro software guide(神经成像处理软件,主要用于数据格式转换): http://www.psychology.nottingham.ac.uk/staff/cr1/mricro.html MarsBar region of interest toolbox for SPM(基于ROI分析的强大的软件): http://marsbar.sourceforge.net/ http--www.cyceron.fr-freeware-(定义解剖学ROI的软件): http://www.cyceron.fr/freeware/ Antonia Hamilton's homepage(成像数据进行meta-analysis的软件): http://www.dartmouth.edu/~antonia/amat.html xjView V3(显示多个图片): http://people.hnl.bcm.tmc.edu/cuixu/xjView/ ************************************************ GLM方法及Brain Mapping工具: TDApplet(Talairach坐标与脑区的对应图): http://biad02.uthscsa.edu/td_applet/ a review of the GLM approach(对GLM方法的总结): http://www.fmrib.ox.ac.uk/analysis/techrep/tr00dl1/tr00dl1/index.html CAMBRIDGE IMAGER...

声音素材

http://jjvp.diy.myrice.com/voice1.htm 我用得到的声音素材

George E.P. Box

图片
Dr. Box is a Vilas Professor, the highest honor awarded to faculty by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Dr. Box is concerned with the planning and analysis of industrial experiments. The object is to determine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product quality then adjust them to their best levels. Recent work has concentrated on reduction of variance, as well as adjustment of mean levels. New Bayesian methods of analysis have been devised for highly fractionated designs. Studies of reduction of variance transmissions are in progress. http://www.engr.wisc.edu/ie/faculty/box_george.html...

发几个关于科学家的幽默

1, 最大面积:  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 物理学家将篱笆拉开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 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他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外面。”  2,正确的回答:  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乘着热气球,在大峡谷中迷失了方向。他们高声呼救:“喂!我们在哪儿?” 过了大约15分钟,他们听到回应在山谷中回荡:“喂!你们在热气球里!”物理学家道:“那家伙一定是个数学家。”工程师不解道:“为什么?” 物理学家道:“因为他用了很长的时间,给出一个完全正确的答案,但答案一点用也没有。”  3,灭火的方法:  工程师、化学家和数学家住在一家老客栈的三个相邻房间里。当晚先是工程师的咖啡机着了火, 他嗅到烟味醒来, 拔出咖啡机的电插头, 将之扔出窗外, 然后接着睡觉。过一会儿,化学家也嗅到烟味醒来, 他发现原来是烟头燃着了垃圾桶。他自言自语道:“怎样灭火呢?应该把燃料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把燃烧物与氧气隔离。浇水可以同时做到这两点。”于是他把垃圾桶拖进浴室, 打开水龙头浇灭了火, 就回去接着睡觉。数学家在窗外看到了这一切,所以,当过了一会儿他发现他的烟灰燃着了床单时,他可一点儿也不担心,说:“嗨!解是存在的!”就接着睡觉了。  4,进进出出:  数学家、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坐在街头咖啡屋里,看着人们从街对面的一间房子走进走出。他们先看到两个人进去。时光流逝。他们又看到三个人出来。物理学家:“测量不够准确。”生物学家:“他们进行了繁殖。”数学家:“如果现在再进去一个人,那房子就空了。”  5,数学家的公式:  一天,数学家觉得自己已受够了数学,于是他跑到消防队去宣布他想当消防员。消防队长说:“您看上去不错,可是我得先给您一个测试。”消防队长带数学家到消防队后院小巷,巷子里有一个货栈,一只消防栓和一卷软管。消防队长问:“假设货栈起火,您怎么办?”数学家回答:“我把消防栓接到软管上,打开水龙,把火浇灭。”消防队长说:“完全正确!最后一个问题:假设...

The SPM approach in brief

The 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approach is voxel based: Images are realigned, spatially normalised into a standard space, and smoothed. Parametric statistical models are assumed at each voxel, using the General Linear Model GLM to describe the data in terms of experimental and confounding effects, and residual variability. For fMRI the GLM i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a temporal convolution model. Classical statistical inference is used to test hypotheses that are expressed in terms of GLM parameters. This uses an image whose voxel values are statistics, a Statistic Im...

访问量555,庆祝一下!

呵呵,加油!

“All models are wrong, but some are useful”

“All models are wrong, but some are useful”                      George E.P.Box

意识的剧院模型

Baars提出的意识的剧院模型。 工作记忆就像是剧院的舞台,所有的工作记忆都是序列进行的,每次进行一项。他们逐一显示一串事件,就像聚光灯照在舞台上,显示出每一个演员正在为观众表演,每一次一个演员。 前台演员就是意识体验的内容。 当注意的聚光灯照在工作记忆这个舞台上的演员身上时,一时的内容就出现了。与焦点意识不同,还有一种所谓“边缘意识”,它包括我们能够获取但不能清晰解释的详细信息。 背景在幕后操作来形成前台上演的事件。这种执行功能大概来自额叶。 观众就是一切。就是整个无意识和有意识的大脑神经网络。

把意识当作变量

以前用过这个题目,今天看到了比较准确的解释,记录下来: 只有把某一事物作为变量比较它存在于不存在时的差别,我们才有可能去研究该事物。科学上许多历史性的突破都时由于认识到过去曾被认为是衡量的概念,事实上是一个变量。 出自Baars的《在意识的剧院中——心灵的工作空间》。该书介绍了意识的全局工作空间理论。

eeg 的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跑题了,跑题了,回来...... 听了范思陆老师的几节课,真实感觉收获颇丰,感叹于范老师对erp相关的各项知识的博学。觉得那样的境界是一生奋斗的方向,只不过现在不想单纯研究技术了:)。 今天听课走神比较多,但是听到eeg研究functional connectivity还是打起了精神。eeg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它能克服我现在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空间分辨率问题。而且竟然可以研究几百毫秒内的动态过程,sigh。 另外在思考怎样解释某一频率成分的相关和动态特性。现在希望知道的是皮层神经活动是否是同步的以一个频率运动的。或者自发时以固有频率运作,诱发时偏向外部的频率,然后又回到固有的频率(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皮层区域间的神经活动可能不是同步的)。可不可以以时间为横坐标,绘出某一时刻相应最大的频率,看看能否有上述的变化模式。对这个问题挺感兴趣。

decoding conscious perception

最新的一期natureneuroscience用fMRI解读大脑低级的意识的两篇文章。 http://www.nature.com/neuro/journal/v8/n5/abs/nn1444.html Decoding the visual and subjective contents of the human brain http://www.nature.com/neuro/journal/v8/n5/abs/nn1445.html Predicting the orientation of invisible stimuli from activity in human primary visual cortex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

https://implicit.harvard.edu/implicit/ 这个网站,进行在线的IAT测试,可以去试一下。 这样的收集数据方式挺有趣,不知道数据处理的时候会有什么差别。

《心理模块性》

在思考,和研究脑功能的时候,不可避免的问题是脑皮层的神经活动是怎样运作的。按照神经网络的理论,神经元组成的网络形成脑的功能。但是整个大脑皮层并不应该看成是同一个水平的简单的神经网络。大脑中应该存在完成特定功能的神经网络模块,而整个大脑的运作又可以看作是这些模块的神经网络模型所支持的。当然,大脑的层次可能会更多一些。《心理模块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讨论了这样的问题。我还没有时间仔细看,但是觉得应该从理论的层次上好好读一读这本书。 也考虑过这样的问题,比如说任务的难度增加,会导致皮层激活的怎样的变化呢?有可能导致激活水平的增加,也可能导致激活区域的容积增加。但是这样的结果都貌似不太符合模块性的假设。

把意识当作变量

终于接受朋友的建议,好好看看理论的东西。其实自己的想法一直不是很确定。想过今后做很多事情,不给自己局限死,但是这样确实会浪费这两年的时间,现在真的是要确定自己的兴趣的时候了。 看什么书呢?其实还不是很确定,先从手头的开始吧。有两本比较好的书: 《意识的限度》(恩斯特.波佩尔) 《21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罗伯特.索拉索) 都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翻译的心理学译丛 第一本是陈霖教授所讲的那个研究时间知觉的实验室的director写的,把一些心理学中很常见的实验用另一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令人兴奋的结论。主要是关于大脑运作的时间进程,和探讨人类意识的限制。不过这个东西研究的很少,很难进入。 第二本书是集合了n多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认知神经科学家做的关于21世纪心理科学与脑科学前景的展望。今天看了一章,关于意识的研究(其实一直认为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目的就是认识人的意识)。里面提到了Baars的GW理论(globel workspace)来解释意识,挺抽象的,没有太搞懂。不过看了让人很兴奋,有一种冲动投入到这个新兴起的,很有前途的研究浪潮中去。 感觉研究意识有两个比较方便的切入点。一是语言,二是无意识智力。语言是意识的外化,通过研究语言,可以了解意识的一些问题。同时语言也是现在认知心理学中比较热门的方向,有很多人研究,比较容易进入。无意识智力比如内隐记忆什么的也是研究意识的好途径,认知心理学中也很热门。

平均

今天讨论统计平均的实验,大概就是说人对大堆相同事物的平均值的判断要快于/或者容易于对单个个体的判断。一个本科生要拿它做毕业论文。 突然想到个问题,虽然是计算面积的平均,但是也许人脑计算的只是某一特征长度的线的平均。对面积x,y,直接算数平均(x+y)/2;对长度x,y,得到的平均长度应为平方平均sqrt[(x^2+y^2)/2]。对于人脑神经网络,计算算术平均于计算平方平均的难度应该是相同的,而加工一维特征远比加工而为特征容易得多。因此,说是在进行面积的平均运算,经不住推敲。 可以怎么验证它呢?

统计!统计!

fts 本来以为不要学太多统计,但是,该来的总会来。 回归分析、结构方程、因素分析... 咋办哩?

听报告的感受

迟毓凯讲关于自动化的社会行为。 本来没打算好好听,不过内容挺吸引人的,就听了后半部。感觉内容还是不错的,结果后来还是被杨老师问了n久(where is the psychology?)——不过后来想想蛮有道理的。看来过了一个假期有点不适应了,呵呵。不过还是感觉自己的水平进步了不少,在听提问的过程中。 感受: 理论听起来很美。虽然今天吸引我的不知是理论,还有很多现象。有些理论ms的不到强有力的证据支持,也能被很多人接受(比如说进化论)。理论是支持实验研究的出发点,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是有些人为什么看起来挺清闲,但是仍然很牛的原因。 感觉实验还是蛮重要的。实验要做得漂亮,把所有的其他可能都排除掉(虽然不可能)。不过心理学实验很难做到像poo说的那样,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认知的原因。总的说,进行心理学研究,首先要从实验技术入手。 ps好像迟毓凯要来中大了,呵呵。

关于练习效应、适应的一些想法

今天在看《HUMAN BRAIN FUNCTION》12章,Random-Effects Analysis的时候,作者说加入time variable来显示habituation effectes。想到做眼动实验时,由于不想加入练习trial,或者练习trial不够多,总是觉得会有学习效应影响,因此突然想到一种方法,来去除练习效应或者是适应。 一般的练习效应都应该使实验数据成指数衰减的。对于实验数据的时间序列,如果不用均值代表,而用指数进行回归。即用变化的均值代替恒定的均值,这样进行统计分析应该可以去除练习效应。 这个想法突然就冒出来了,之后更多的是对这个想法的思考... 这个东西肯定有人做过,至少看到过一篇DCM文章验证适应的指数衰减效应的。主要的是这种思考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引入一种统计方法组织数据。不知道假如让这种方法能被应用,需要做什么样的研究。大概需要做适应的实验,看看与一般统计方法比,统计的效果如何。还有什么?暂时想不出来了。 是不是可以把它看成一种理论呢?理论的提出可以用微分方程提出,(数学、cool!),然后要用实验证实。数学还是很重要的,当然现实中的理论不会只是这么简单的数学表达! 这个东西也许在实验数据处理上可以用得上,有机会可以试试。:)

新学期!

好久没有来了,整理一下上学期的内容,迎接一个新的开始。 想写一个计划,总觉得还没有办法计划具体的内容。大概要做的是,做实验、确定研究方向、楷体报告、准备考toefl...... 还有好多不确定因素,所以depence.

对第一学期的总结

总想写一些东西,但是感觉不愿下笔,文笔一点一点退化了阿。...

《诺贝尔的囚徒》

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id-1317.html 《诺贝尔的囚徒》看了书评,觉得不错。决定找个机会看一下。 内容还不错,但毕竟是小说,没有想象的那么到位,呵呵。 非常郁闷的是,虽然我现在是研究生,但是还远没有涉及到书中那些问题。好落寞!